什么是微信小程序?
微信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: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,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。也体现了“用完即走”的理念,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。应用将无处不在,随时可用,但又无需安装卸载。
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,小程序赋予了微信更“重”的能力。什么叫做更重的能力?就拿战场上的战争来说,原来微信只能相当于地面的机关枪手榴弹,现在有了小程序之后,微信具备了常规导弹甚至核武器的威力。
微信的商业客户可以借助小程序实现APP原生体验的很多重功能。而这些重功能,原先,要么是在微信上体验比较差,要么自己研发的成本非常高,都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来实现。
教育机构可以用小程序来做什么?
理论上讲,一家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小程序,开发出一家在线教育机构所需的全部产品功能。
开设移动端APP网校
课程的在线支付、优惠券、购物车
学员信息管理
在线录制的视频课
目前除了直播功能暂不支持之外,机构线上化所需的全部功能,小程序基本上都能实现,而根据微信官方团队的反馈,小程序的所有直播功能都已经开发完毕,可以随时打开,只需要等待政策开放。所以在不远的将来,微信应该是可以支持直播功能的。
小程序会颠覆谁?
大家是否记得,微信产生之前,传统教育机构是如何做招生转化的?传统机构决定招生时,会先对外发布商业广告,学员看到广告后,会打电话咨询,销售后续进行跟踪回呼,记录下学员档案,约学员到店咨询,进而转化付费成单。用一张图来表达,就是这样:
机构的广告投放,带来的流量,最终转化为一个个潜在学员的手机号码,存储在CRM系统当中。所以,使用上述模式进行招生的机构,和用户产生连接的方式,都是电话和销售员。
因为,在微信产生之前,手机号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强连接的账号体系。通过手机号可以找到一个人,连接到一个人。而微信产生之后,微信号已经逐步取代手机号,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核心账号体系,因为:
要和一个人产生连接,都会先加Ta的微信,微信不仅能联系到Ta,还能了解Ta,看到Ta的朋友圈。
普通人换微信的成本比换手机号要高很多。
因此当今在资本市场,我觉得一个教育机构拥有1000个家长的微信,可能比拥有1000个家长的手机号更加值钱。并且,用户正在在逐步对电话营销这种营销方式免疫,因此,很多机构在逐步转型成为以下招生模式:
微信成为每个教育机构的自有流量阵地。把流量沉淀到微信上,就和沉淀到自己的CRM系统上一样,都是机构自己的流量阵地。
互联网教育平台型公司的流量玩法:
互联网教育平台型公司,希望能通过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吸引C端的学生流量。因此希望大量的教育机构入驻,在平台上发布大量的课程内容,同时为机构和一些个体老师提供教学工具,这样老师和机构在平台上课时,学生能看到平台上的其他内容,进而为平台带来一些流量回流和交叉复购。所以目前,机构微信运营与互联网教育平台型公司的组合流量玩法,如下图: